?
在”五四青年節(jié)”到來前夕,我院教工第二黨支部和第四黨支部一行13人,來到了位于五四大街的“紅樓”——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進行參觀活動。
紅樓是1916年至1952年期間,北京大學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。北京大學紅樓原為北京大學第一院。整座建筑通體用紅磚砌筑,紅瓦鋪頂,故名“紅樓”。紅樓是中國近代史上李大釗、陳獨秀、毛澤東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進步思想的重要場所。真正使北大紅樓聞名于世的是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開端的“五四”運動。1919年5月4日的反帝大游行,就是在紅樓的民主廣場集合,向天安門進發(fā)的,因而紅樓成為這個革命運動的策源地和主要活動場所。這場運動聲勢浩大、席卷全國,那被高高擎起的民主、科學的旗幟猛烈沖擊了封建主義、舊禮教、舊思想、舊文化,也為兩年以后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。
現(xiàn)在的紅樓已成為新文化運動紀念館,通過新文化運動陳列、舊址復原、五四期刊陳列,生動形象地再現(xiàn)從新文化運動興起到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的歷史。在紅樓一層,復原了李大釗擔任北大圖書館主任時的辦公室、毛澤東工作過的閱覽室以及北大學生上課的大教室。恰逢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展覽《不忘初心——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陳列》,“十月革命一聲炮響,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”,自此“馬克思”這個名字同十幾億中國人的命運緊密相連,黨員們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向這位思想家表達敬意。
紅樓,紅色的起點,在經(jīng)歷了中國新文化運動及“五四”運動的洗禮之后,一大批仁人志士了解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。紅樓,革命的起點,共產(chǎn)黨的先驅(qū)者作為社會先進文化的代表,當年在這里留下了光輝的足跡。走出紅樓,仰望這革命的起點,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從心中油然而生。我們不僅要珍視這份偉大的精神遺產(chǎn),更應該好好繼承、大力弘揚這種自強不息、探求真理的精神。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重溫歷史,大家紛紛表示,作為一名黨員,在今后的工作中會更加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,以實際行動弘揚中國精神,愛崗敬業(yè),盡職盡責,敢于擔當,實現(xiàn)自我人生價值,實現(xiàn)偉大的“中國夢”。